三亚芒果、奉节脐橙、烟台苹果……疫情发生以来,已经一个多月没出门购物的游女士惊喜的发现,拼多多、淘宝、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上冒出不少价廉物美的“产地直营特产”,而且价格比去年同期低得多。
一键下单:宅家“菜篮子”依然满满当当
疫情发生后,国务院发布文件指出要抓好“菜篮子”。实际上,这次疫情期间,居民的“菜篮子”已经安装在手机上,可以在线上购买果蔬等必需品。一方面,手机“菜篮子”能够有效避免人员聚集带来的防疫压力;另一方面,此前在遇到重大疫情灾害时,总是伴随物价飞涨,而这次疫情中,手机“菜篮子”很好地沟通了供需双方,不仅物价基本保持稳定,供给也充沛。
“亲,我是配送小哥,今日体温正常并佩戴口罩,为您配送订单。请在指定时间收货,注意接听来电哦!”
收到短信,家住北京朝阳的柯女士下了楼,不一会儿就拎了两袋子菜回来。“眼下都用APP买菜了,安全方便,买一次够吃两三天。”
突如其来的疫情,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宅在家里。随之而来的,则是线上买菜需求激增。一时间,市民习惯的“出门买菜”被“等菜上门”取代。
而且,随着疫情的到来,也促使以往线下买菜的主力军中老年人开始尝试新事物,加入了线上买菜甚至是“抢菜”的队伍。阿里本地生活的数据显示,春节期间,“60后”用户线上买菜的订单量翻了四番。
由此带来的是,各大生鲜电商线上订单量猛增,交易额大涨。据媒体报道,盒马鲜生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220%;美团买菜在北京地区的日销量最高为节前的2-3倍。每日优鲜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50%,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增长470%。此外,永辉买菜、叮咚买菜、多点等平台订单数均激增。
链上电商: 农产品轻松走出田间地头
事实上,疫情发生以来,各电商平台的即时上线除了满足宅家居民的需求外,也为因疫情无法正常销售的农副产品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。
受疫情影响,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农产品滞销问题。拼多多开通“滞销农货反馈通道”4天内,就已收到超过500条滞销信息反馈,涉及23个省及直辖市近百种农产%9的居民,都对“线上买菜”这种新消费习惯亮起了绿灯,人们线上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也会被培养起来。
而随着用户体验大幅回升,疫情过后依然愿意线上买菜的用户势必越来越多。业内有关人士表示,生鲜电商或因此次疫情迎来新风口。